对于标准化知识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了解不全面或不清楚的情况,今天沃德检测创始人&CEO刘明汉为大家做标准化知识的分享,从各类标准的管理部门、标准分类、标准序号、各类代号、国际标准采用分类详情等方面进行展示,希望大家能快速掌握标准化的专业知识。
一、按标准的约束力划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①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根据《标准化法》规定,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强制性,不是标准固有的,而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利用国家法制强制实施,是标准应用方式的强制性。
②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是指不强制社会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促使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我国的推荐性标准包括: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荐性标准是倡导性、指导性、自愿性的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是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企业一旦采用了某推荐性标准作为产品出厂标准,那么该推荐性标准就具有相应的约束力。
二、按标准制定的主体划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①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三大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的标准,分别称为ISO标准、IEC标准和ITU标准;二是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必须经过ISO认可并公布。
②区域标准区域标准是指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区域标准的种类通常按制定区域标准的组织进行划分,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制定区域标准主要组织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CENELEC )、太平洋地区标准会议(Pacific Area Standards Congress,PASC)、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Asian-Standards Advisory Committee,ASAC)、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African Regional Standards 0rganization,ARSO)、亚洲太洋洲开放系统互联研究会(SI Asia-0ceania Workshop, AOW)、欧洲广播联盟(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EBU)等。
③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一般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国家标准由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推荐性国家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④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的行业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我国行业标准的编号方法为“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我国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领域和标准化主管部门信息详见附录 A。
部分行业标准代号如下:机械(JB)、汽车(QC)、石油化工(SH)等。我国行业标准的编号方法如下:代号为“(行业代号)/T ××××—发布年号”。
⑤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的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批准。《标准化法》规定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的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我国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 地方行政区域代码前两位 ”,其编号方法为“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
⑥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按照自行规定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并发布,供团体成员或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制定团体标准,应当循开放据明、然书的原则,保证各参与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共同需求,并应当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在分析实验、论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我国团体标准的代号为“T”,其编号方法为“团体标准代号+社会团体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
⑦企业标准《标准化法》规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我国企业标准的代号为“Q”,其编号方法为“Q/企业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标准化法》,我国新型国家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构成。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是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是由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三、按标准化对象划分按照标准化对象可以将标准划分为以下类别:
①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规定产品需要满足的要求以保证其适用性的标准。产品标准的标准化对象为产品,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适用性,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为“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产品标准的标准化对象可进一步细分为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或元器件标准、制成品标准或系统标准等,其中系统标准指规定系统需要满足的要求以保证其适用性的标准。
②过程标准过程标准是规定过程需要满足的要求以保证其适用性的标准。过程标准的标准化对象为过程,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保证过程的适用性,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为“过程应满足的要求”。
③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是规定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以保证其适用性的标准。服务标准的标准化对象为服务,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保证服务的适用性,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为“服务应满足的要求”。
四、按标准化对象划分在《标准化基础》一书中,按照标准内容的功能,将标准划分为以下类别:
①术语标准术语标准是指界定特定领域或学科中使用的概念的指称及其定义的标准。术语标准的功能是“界定”术语及其定义,其核心技术要素为“术语条目”,通常含有术语和定义,有时还附有示意图、注、示例等。术语标准通常包含了某个领域、学科或某个标准化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术语及其定义。
②符号标准符号标准是指界定特定领域或学科中使用的符号的表现形式及其含义或名称的标准。符号标准的功能通常为“界定”涉及某个领域的符号,其核心技术要素为“符号或标志及其含义”。
③分类标准分类标准是指基于诸如来源、构成、性能或用途等相似特性对产品、过程或服务进行有规律的划分、排列或者确立分类体系的标准。分类标准的功能是为确立分类体系,其技术核心要素是“分类和/或编码”。分类的结果可以是具有层级关系的类目。
④试验标准试验标准是指在适合指定目的的精密度范围内和给定的环境下,全面描述试验活动以及得出结论的方式的标准。试验标准的功能为“描述”试验方法,其技术核心要素通常包括详细的“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的计算方法)”。试验标准是要通过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得出在一定精确度范围内的结果或结论。
⑤规范标准规范标准是指为产品、过程或服务规定需要满足的要求并且描述用于判定该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证实方法的标准。产品、过程和服务都可以成为规范标准的对象。规范标准的功能为“规定”要求,其核心技术要素是规定标准化对象(或某个特定方面)需要满足的“要求”,同时描述判定是否符合要求所使用的“证实方法”。
⑥规程标准
规程标准是指为活动的过程规定明确的程序并且描述用于判定该程序是否得到履行的追溯证实方法的标准。规程标准的功能为“确立”程序,“规定”程序指示,其核心技术要素是为活动的过程“确立程序”,规定履行程序的一系列“程序指示”并描述“追溯/证实方法”。
⑦指南标准指南标准是以适当的背景知识提供某主题的普遍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或者同时给出相关建议或信息的标准。指南标准的功能为“提供”指导,其核心技术要素为“需考虑的因素”。在“需考虑的因素”中提供某主题的一般性、原则性或方向性的指导。
五、按标准编制的目的划分编制任何一项标准都有其特定目的,目的不同,标准的技术内容就会不同。在《标准化基础》(白殿一等著)一书中,按照标准编制的目的对标准进行分类,将标准划分为以下类别:
①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指以相互理解为编制目的形成的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标准,如术语标准、符号标准_分类标准、试验标准等。
②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以保证可用性、互换性、兼容性、相互配合或品种控制为目的制定,固定标准化对象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标准。为了上述目的制定的“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和服务标准”以及“规范标准、规程标准”属于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其制定目的是针对技术问题,不涉及政府部门出于公共利益关注的目的(如安全、健康等)。
③安全标准
安全标准是指以“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为目的制定的标准。安全标准中可以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的安全要求,也可以规定为了安全的目的必须涉及的结构、执行的程序、工艺等。专门为了安全目的而制定的标准才称为安全标准以适用性为目的制定的标准,也可能涉及安全内容,例如产品标准中规定了一些安全要求,但这类标准不属于安全标准,只是标准中涉及了安全内容。
④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是指以保障健康为目的制定的标准。卫生标准通常根据健康要求规定产品、过程、服务以及环境中化学的、物理的及生物有害因素的卫生学容许限量值,即最高容许浓度。专门为了卫生的目的所制定的标准才称为卫生标准。以适用性为目的制定的标准、也可能涉及卫生内容,例如产品标准中列出了一些卫生指标但这类标准不属于卫生标准,只是标准中涉及了卫生的内容。
⑤环保标准环保标准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目的、使得环境免受产品的使用、过程的操作或服务的提供造成的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标准。环保标准通常规定如下内容:污染物排放限制和环境质量。专门为了环保的目的所制定的标准才称为环保标准。
⑥资源利用标准资源利用标准是指以资源节约(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与综合利用(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为目的制定的标准。资源节约标准通常规定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或能效分等分级等。
今日关于标准化就分享到这里,下一期为大家继续分享标准化的相关概念,敬请期待!